完善让专业人做专业事的品牌建设机制
省政协委员 民盟吕梁市委会主委 吕梁市政协副主席 高永安
近年来我省农产品品牌建设有了长足进步,认证了一批“三品一标”产品,创建了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产品品牌为支撑的品牌建设格局。但从总体上看,这项工作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我省许多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的农产品远没有实现其应有的市场价值。
一是品牌农产品品质不稳定,辨识度不高,影响了品牌的市场认可度。一些农产品产销企业的生产与加工标准化程度不高,造成产品品质不稳定,如一些品牌小米,品质时好时坏,有时和在农贸市场购买的小米没啥区别,这就完全失去了品牌的价值。还有些品牌产品同质化严重、辨识度不高,区域内恶性竞争激烈,以红枣为例,我省品牌有上百个,个别主产县,一县就有十几个,这种品牌过于繁多的局面,给整合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带来困难,更不利于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影响了品牌的市场认可度。
二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行业服务与管理的专业作用发挥有限。如土壤肥料管理、种子技术推广服务、产品储运等农业服务的机构,不仅数量很少,科学化、市场化、系统化、优质化服务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现实需要。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大多停留在小农经济时代,与农业现代化相去甚远。
三是政府支持力度和监管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各级政府创建、培育、扶持农产品品牌的政策还不够稳定完善,资金投入不足,存在扶持力度不够、重点不突出、扶持效应不明显等问题。农产品品牌建设涉及各个方面、多个部门,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各部门协调配合不畅,还未形成整体合力。
面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核心应聚焦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完善,使之更为科学、合理、高效,实现个体工作简单化,整体工作协同化,提高工作的流程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逐步形成专业人做专业事的良性体制机制。为此建议:
一、生产流程标准化
名牌的根基是产品品质,保证产品品质最为有效的途径是生产流程化和标准化,如以色列的农业,麦当劳、肯德基的食品等等。建议加快我省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指导品牌农产品企业对生产流程和生产标准进行科学分解,分段管控,严格实施。
二、服务体系行业化
建议各级政府重点支持一批农业服务专业公司(合作社)的建设,如土壤肥料公司、种子和技术推广公司、农药服务公司、农机公司、储运公司、加工营销公司等等,在产前、产中、产后不同阶段由专业公司来组织生产,确保生产过程全链条科学化、标准化。并鼓励成立行业协会,逐步形成行业化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格局。
三、质量控制三方化
当前对农产品的检验偏重于结果检验,缺乏对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测评价,没有实现生产过程的全程可控。目前,普遍采用的检验方式是生产者自检和政府有关部门抽检,不能形成完整的管控机制。建议改革现有的检验机构,变自行检验为社会服务,扶持设立独立的专业实验室或利用大专院校、科研部门的实验室,作为第三方专门从事生产过程监测评价工作,提供独立负责的监测评价报告。政府部门只负责对第三方机构的认证监管。这样做既提高监测质量,又降低行政成本,堵塞权力寻租和腐败漏洞。
四、品牌建设专业化
一个优质的品牌,从命名、创建、解读、认知、推广、维护都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实操范式。建议在较大产品品牌的打造过程中,导入专业公司,进行系统运作。如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区域公用品牌、主导产品品牌等,必须采用专业团队运作的方式。
五、产品追溯数字化
产品可追溯能够极大提高产品的品牌认可度。对农产品生产企业提出必须使用可追溯的生产资料的硬性要求,并建立完善的台账,随时检查,对蓄意违规者进行重罚。支持企业建立产品溯源大数据系统,并广泛宣传,这将对山西农产品品牌建设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六、信用体系社会化
今年7月16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农业生产必须适应这样的新型社会信用体系监管机制。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立即行动,在监管工作中引入第三方征信机构,要求农产品生产企业使用由第三方征信机构提供的信用管理服务和信用报告,加大信用管理力度和维度,夯实企业信用,为品牌建设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