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加大政策供给力度,促进我省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建议

信息来源: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0-04-24 15:19    被阅览数:

他山之石供稿参考



(第5期)

                                               农业和农村委员会2020324

————————————————————————————————————————————————————————————————————————

 

 

关于加大政策供给力度,促进我省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浙江省出台关于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近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确立到2035年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通过增强企业活力、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方式转型、完善和优化全球化产业链、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六方面具体举措,巩固提升制造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辐射带动作用,更好发挥浙江制造在制造强国建设中的地位作用。结合我省实际,现将有借鉴意义的相关措施整理如下。



(一)增强企业活力。支持企业做强做精做久。健全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制度,深化雏鹰行动,打造双创升级版,培育百行千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深化雄鹰行动”“凤凰行动,支持企业并购重组、增强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长期稳健经营,推进企业治理现代化,造就一批持续领先的百年制造名企。引导各类资本投资发展先进制造。坚持竞争中性,保障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引导国有企业引领、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全面落实《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支持民营企业坚守、做强实业,壮大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主力军。制定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政策措施,鼓励外资投资先进制造业。以更大力度培育和引进各类人才。大力实施鲲鹏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促进人才资源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深化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完善校企合作育人、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和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以用工制度等改革创新,推动构建高素质员工队伍。建立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加大子女入学、住房保障、薪酬奖励、出入境便利等方面保障服务力度,鼓励大都市区大湾区为全省引才提供更大支持。

(二)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紧扣国家重大专项和产业链布局,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清单,实施科技创新尖峰、尖兵、领雁、领航计划,集中力量支持重大科技攻关,大力推广运用填补国内空白的关键产品技术。加强军民融合创新。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率先推进5G网络、下一代互联网等规模部署,构建安全高效的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网络。大力发展应急产业,加强应急物资及产能储备,做强应急物资产业链。加强制造业协同创新。高水平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等建设,推动之江实验室等创建国家实验室,布局建设省实验室及各类重大科创平台,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创新策源中枢。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省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开展长三角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化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支持在国内外大都市区设立科创飞地。推行省重大科技专项和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制,鼓励科研院校师生到科创平台从事研发创新,鼓励青年人才牵头承担和组织攻关项目。推广应用自主创新产品。实施制造业首台套提升工程,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优化装备首台套、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等创新产品和浙江制造精品大规模应用生态。完善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政策,修订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招投标办法。

(三)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按照现代集群理念深化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持续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计划,分行业打造标杆县(市、区)和特色优势制造业集群。高水平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完善小微企业园布局,优化小微企业发展空间。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鼓励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升级传统产业。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进落后产能退出,深化整治低散乱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超前布局前沿科技及产业化运用,加快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培育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工程、量子信息、柔性电子、前沿新材料等重量级未来产业。制定未来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和综合政策,培育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推进科研孵化产业化融合、智力资本服务融合、产业城市人文融合。

(四)推动制造方式转型。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推进重点行业和块状经济智能化改造,培育工业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商,发挥智能制造专家服务团队作用,推广新型精益制造,鼓励建设智能企业、未来企业。加快数字赋能,拓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共享制造等模式,推行全链条数字化智能化。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加快行业结构低碳化、制造过程清洁化、资源能源利用高效化,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加快绿色化改造和绿色园区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促进本质安全,探索第三方园区安全管家服务,提升安全管控技术和方法。推动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支持平台型企业、龙头骨干企业等发展专业化服务,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和功能区,分行业分领域探索融合发展路径。加快发展研发设计、软件与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补齐专业服务、高端服务短板,做强浙江服务

(五)完善和优化全球化产业链。构筑开放共赢、内外联动、扎根浙江的产业链全球布局。坚持立足浙江发展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以在浙江制造同浙江制造相结合来提升浙江制造品牌。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全球布局,共建科创平台,加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强化重要资源、技术、产品多元化供应和互利合作。引导和支持走出去企业将研发设计、高端制造、管理总部等环节留在浙江,推动海外企业本地化,加强境内产业园与境外经贸合作区的产业链合作,实现走出去引进来相互促进。深化实施浙商回归工程,推进高质量并购项目回归发展。完善买全球、卖全球市场网络。深入推进内贸外贸、线上线下一体化,巩固提升浙江制造市场份额。统筹海外资源,推广设立贸易投资促进机构,支持企业拓展国际营销网络。深化贸易便利化改革,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加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放大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型贸易方式效应,扩大进口,提高应对经贸摩擦专业化能力。释放健康、5G、汽车等消费潜力,深化放心消费在浙江行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促进消费与制造双升级。发展新批发+新零售,推动专业市场、商贸综合体等数字化品质化网络化发展,深化浙江制造百网万品拓市场行动。拓展国际货运航空通道,推动快递物流两进一出发展。

(六)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深入推进降本减负。用足用好减税降费各项措施。全部放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制定深化天然气管网体制改革措施,改革天然气供应模式和价格机制,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用水成本。进一步降低港口航运、公路运输等服务收费,降低物流成本。建立涉企收费审核制度,加强违规收费治理。完善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政策。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技改贷款和信用贷款,推动股权投资、债券融资等向制造业倾斜,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优化服务,为先进制造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发展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做强政府产业基金,推动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强化中小企业基础性工作,完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健全政策性融资担保和增信体系,优化金融生态。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改革试验。在先进制造业基础好、潜力大的县(市、区)和各类开发区(园区)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改革试验,支持有条件的市创建国家级试验区。



二、关于加大政策供给力度,促进我省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建议



我省在20194月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制定了《山西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按照“发挥优势、聚焦高端、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的思路,着力推动我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品牌化、集群化。此次疫情对我省制造业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对纺织、服装、皮革、家具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大,主要因复工率增长慢拖累;二是受交通、物流、酒店、娱乐、餐饮、商业地产等行业难以复工影响,传导到加工制造业,导致原材料供应难、上下游订单减少;三是制造业消费、出口下滑明显,投资也将下降。为有效发挥制造业“压舱石”作用,在当前我省疫情正在企稳的情况下,建议学习借鉴浙江省做法,进一步加大政策供给力度,促进我省制造业企业发展。



(一)突出产业链生态修复。完善复工复产省市县三级协同机制、跨省域产业链联动机制、清单化产业链配套机制,重点抓好制造业龙头企业达产稳产扩产,以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沿着产业链打通堵点、排除雷点,增强协同复工复产动能。建立疫情防控期间重点制造业企业派驻联络员制度。协调解决必要的防疫物资、用工、设备、原辅料、资金不足等问题,加强物流运输保障,确保全产业链正常运行。

(二)在宏观政策方面应根据疫情冲击程度适当采取对应措施。如货币政策要适当增加流动性投放,使得制造业企业在复工后有一个宽松的融资环境。同时,针对防疫措施暴露出来的基础设施、民生设施和物资储备等方面的短板弱项,要现在开始进行相应谋划,加大投资力度,通过投资弥补疫情造成的损失。

(三)抢抓市场格局调整窗口期,积极开拓需求升级带来的新市场。一方面,要创新方式稳住外贸。帮助制造业企业用足用好外贸政策工具,防范出口货物延期交付带来的合同违约、订单转移和品牌替代风险。帮助企业多联系客户、多接订单,充分发挥数字贸易优势,推动展会上网,举办网上交易会,拓展国际市场新空间。另一方面,要全力以赴扩大消费、开拓国内市场。实施提振消费行动,做好疫后消费反弹期的促消费、拓市场工作,把被抑制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新催生的消费模式培育壮大起来,从而给制造业企业营造市场需求的空间。

(四)突出中小制造企业帮扶。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好资金紧张、供应链不畅、员工短缺等难题。细化和落实税费减免、金融支持、贷款贴息、用工补贴等支持政策,继续抓好制造业小微企业园和科创中心建设。

(五)支持企业转型升级。针对疫情防控期和疫情过后的工程建设需求,鼓励钢铁、装备、建材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引导食品、纺织服装等行业企业开发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新产品。同时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既要注重引资引技引才,又要鼓励本地企业增资扩股,加大技改和创新投入,以投资的增量带动产业的升级,进而加快制造业强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