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白】中华文明,典出山西。各位网友大家好,您正在点击收看的是由黄河新闻网全新打造的多媒体历史文化系列品读节目《典出山西》。我是主持人李渊。今天我们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独立文化学者王中力老师。王老师,欢迎您。
【王老师】主持人好,各位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这一期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旅游典故是——娘娘滩
【字幕】娘娘滩位于山西省河曲县城北的黄河河道中,面积近十三公顷,是个"凸"形小岛,为塞上有名的小绿洲。人在岛上可以听到晋、陕、内蒙古三省、区的鸡鸣。
【王老师】娘娘滩地势平坦,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500米。在这个面积仅0.16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居住着三十多户人家,房屋都被桃、李、杏、海红、海棠树遮盖着,绿树成荫,田园如画,岛上人家,环水临波,恰似蓬莱仙境。每到三春期,岛上鸟语花香,鸡鸣狗吠,小舟来往,景色着实迷人。
【主持人】因为它是黄河中惟一有人居住的小岛,故此享有母亲河上"第一滩"的美誉。
【配音】娘娘滩四面环水,明镜辉映。它背靠龙口,稳坐水中,居高临下,俯瞰全景,娘娘滩真如一颗镶嵌在黄河中央的明珠,又如覆盖在黄河中央的一幅山水巨画,惟妙惟肖别有一番情趣。
【主持人】传说西汉初年吕后专权,将薄太后及其子刘恒贬谪于此。其后刘恒称帝(也就汉文帝),在河滩上建了一座娘娘庙,故名娘娘滩。
【王老师】那是在两千年前,也就是公元前192年,几位大将率领着若干精壮武士,保护着一位身怀六甲的妃子秘密地出了皇宫,一路艰辛辗转,来到了匈奴地界,突然,一条大河横亘在眼前,在惊慌与绝望中,他们意外地看见了河中的小岛,别无选择,他们孤注一掷地在这里隐藏了下来。
【主持人】汉文帝刘恒和他的母亲薄姬遭吕后诬陷,曾避难于此,所以起名娘娘滩。就是这个小岛,传说曾经上演过中国历史上充满传奇和悲壮的一幕。
【王老师】然而他们依然心有余悸,孩子降生后,聪明精细的妃子又将孩子转移到另一个岛上,或你来或她去给孩子喂奶,以防不测。12年后,从这个岛上走出一位少年,返回皇宫,坐了龙廷。他就是被后世誉为“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当年保护他们的大将有弟兄三人,说这三人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李广、李文、李功。
【主持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王老师】刘恒登基三年后,将母后接回皇宫,并将这两块岛屿以及黄河以西千余里滩地封分给李氏兄弟,任何人不得侵占。据说这个“政策”一直延续了千余年。娘娘滩和太子滩即因此而得名。
【主持人】这个传说与史实有些不符,不过这并不重要,因为它毕竟是传说。传说总是集许多美好与一身的。
【王老师】千百年来,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娘娘滩,太子滩,水长它长两只船。”看来这两个河中小岛是从未被水淹过的。
【主持人】据说这里还有一个传奇故事。
【王老师】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个夏天,村里的一帮年轻人不听老年人的劝阻请来一个戏班子,在娘娘庙前唱了一天戏。结果,那年的大年三十晚上,人们正围坐在炕上吃年饭,再看,地下、院子里全是水。人们冲出院外,只见娘娘滩一片汪洋。约莫半个时辰之后,大水退去。虽然没有造成灾难,但娘娘滩上的人着实经受了一次魂飞魄散的感觉。事后老人们讲,娘娘滩本来是娘娘躲避灾难的地方,是不能有响动的。谁在那里红火,大水就得把谁的踪迹抹去。
【结束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典故是娘娘滩,据说,三月一日为桃花节,是娘娘滩的一个特殊节日。这个节日是在桃花盛开的季节。桃花节时,未婚女子,青年媳妇,甚至小孩子们都在衣襟上系绣花"桃子",里面装有大蒜香草等,用桃红色布料缝成,用各色丝线缀穗子,象征青春美好,而且隐喻避灾难,因为桃的谐音"逃",起到护身符的作用。民间说法是,有了"桃符",就可以安全渡过这一年了。好了,这期节目就是这些内容,我们下期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