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三晋之窗 > 三晋史话 >信息页

碾子村的来历

信息来源:太原日报    发布时间:2023-09-08 15:56    被阅览数:

  相传很久以前,娄烦地区的老百姓种下谷子后不懂把谷子推成米再吃,而是直接吃谷子,后来发展到用碓臼舂米。

  不知哪年哪月,有一外地客人路过娄烦西北一个村,看到当地人用碓臼舂米,不仅去不净糠皮,而且费工费力。就用红金石打了一盘碾子,教村里人把谷子推成米。米推出来后,人们一吃,要比碓臼舂下的米好吃得多,人们就把这米称作“细米”。后来一传十、十传百,碾子村推米的名声越传越远大,远近村里的人也闻讯来这个村推米。因为推米用的是碾子,就把这个村叫成“碾子村”。

  那些种地多的人家推下的小米吃不了,就会粜一些,没有谷子的百姓或附近娄烦镇的店铺都来这里籴米,就自然而然形成一个米市。人们就把开米市的这个村庄称作“市米庄”。

  谷子从古至今都是娄烦人的主要粮食,一盘碾子无法解决周边所有人的吃米问题。于是这个外地人就一边沿村打碾子,一边授徒,娄烦地区的石匠也应运而生。碾子与磨原理相同,所以人们就把碾子村和市米庄所在的这道沟叫“细磨川”。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重修静乐县志》,在“村名备考”一节中就有“细磨川”一个小目,栏目中就有“碾子村”和“市米庄”。这个故事虽然是个民间传说,但无疑是合情合理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约在清末,碾子村演变成了“万子村”,市米庄演变成了“寺明庄”,导致这两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消失了。细磨川改为“细米沟”,保留下了原始态。

聂建海口述  张贵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