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大会发言 >信息页

民盟山西省委会: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培育产业新动能

信息来源:山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3-01-14 17:34    被阅览数: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培育产业新动能

民盟山西省委会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我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扭住链长制、专业镇等有效抓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经调研发现,我省首批遴选的10条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上的“链主”“链核”企业,还普遍存在着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自主知识产权薄弱、产业核心技术专利少、科技大数据和知识产权大数据运用能力不足等问题。

为此建议:

一、聚焦重点领域,强化战略新兴产业科技与知识产权前瞻布局

切实找准产业链“卡脖子”问题,全面梳理发展关键环节和核心零部件方面存在的技术短板,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特别是挖掘利用知识产权大数据资源,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技术研发情况,精准谋划未来科技攻关的路径与方向。探索建立专利导航决策机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卡脖子”技术动态清单,建立以产业数据、科技数据及专利数据为基础的专利导航决策机制,开展一批重点产业或企业专利导航项目,绘制重点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和区域分布图,打造企业“成长雁阵”。积极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工程,鼓励企业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知识产权前瞻布局和科技战略储备,针对性地开展产业链“卡脖子”技术攻关,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工程,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培育转化一批高价值核心专利,打通重点产业及相关企业的技术和知识产权障碍,通过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全省重点产业链及相关企业跨越式发展。

二、着眼产业转移承接,深化科技与知识产权领域区域协作

充分发挥山西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和发展潜力优势,聚焦深度融入京津冀实现联动发展,强化长三角协作实现共赢发展,精准对接大湾区实现协同发展,务实合作中部地区、沿黄省份等区域实现共融发展。在重大科技攻关、高价值专利运用、知识产权严格保护,以及公共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建立跨区域、多层次的科技与知识产权合作工作机制。要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特别是承接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移,全面推进重要科技成果与高价值专利的转移转化,引进落地一批核心技术项目,构建科技与知识产权区域融合发展新模式。

三、加强部门联动,完善科技与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与专利转化类专项计划,做好专利开放许可工作试点,提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转化率和科技项目实施率,通过市场沟通挂牌等方式,盘活国企沉睡专利及其他知识产权资源,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要加强部门联动,着力搭建山西省科技与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探索设立省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基金,鼓励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支持太原市加快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体系重点城市建设,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为创新主体提供科技成果转化“一站式”服务与知识产权“全链条”高效服务,支持相关服务机构向高端化、国际化发展。

四、聚焦煤炭绿色开发利用,积极申报设立国家级新能源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中心)

以新能源科技与知识产权交流合作创新平台为重点,打造一批重点产业链创新平台;重点依托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延伸举办中国新能源科技与专利技术交易博览会、国际新能源科技与知识产权发展高峰论坛,发布全球新能源领域科技与知识产权发展报告。依托全省重点产业链,打造一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知识产权大数据为支撑的产业链创新平台;聚焦煤炭绿色开发利用、清洁生产等领域,搭建科技与知识产权培育创造和引进转化平台,积极申报设立国家级新能源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加强能源研究、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合作交流,强化新能源产业对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